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实践

日期:

图:金砖国家推行的本币支付结算是“去美元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但不意味着会迅速削弱美元在全球关键国际货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去美元化”的进程中,金砖国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值得关注。如推动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本币、探索构建替代性支付和结算系统。那么,金砖国家“去美元化”付诸了哪些实践?遇上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正在快速上升。除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创始成员国外,2024年1月,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亚已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同时还有30多个国家正在积极申请加入这一组织。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3年金砖国家在全球GDP的份额已达到了35.7%,比2006年该组织成立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增长10.2个百分点;同期作为发达经济体代表的七国集团(G7)则降至29%,其份额下降了9.7个百分点。

推行本币支付结算

近年来,金砖国家较为积极地推进“去美元化”的实践,主要的行动方向是本币结算。据统计,过去十年金砖国家本国货币结算份额从2%迅速增至40%;目前俄罗斯与金砖国家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份额更是高达85%。本币结算不同于美元结算,主要是交易中使用本币而非美元,且可不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中进行。这使得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幅降低,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则明显提升。由于贸易过程中重点是关注两国的价格变化,使得双方进出口企业对汇率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变得相对容易,从而有助于规避国际市场汇率风险的冲击。
通常,以本币进行支付结算被认为是维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合理选择。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本币交易的利益主要发生在交易环节,而交易外的成本与收益问题也是交易双方需要考虑的。当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国往往会积累逆差国货币资产;而逆差国货币往往容易贬值,因而会导致顺差国不愿持有该种货币,进而会在国际市场抛售逆差国货币。如果不这样做,顺差国就有可能出现利益损失和外汇储备质量的下降,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双边贸易的连续性。通常,逆差国往往也是货币贬值国愿意以本币支付结算,而顺差国往往是货币强势国却会不愿意,因为这意味着顺差国会收更多的弱币,之后很可能会形成汇率损失。这种双边的利益考量往往会影响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金砖国家开展的本币支付结算主要是在双边领域,但实际上还可能延伸影响到多边贸易关系。目前多数金砖国家之间尚待建立货币互换机制,而双边经贸投资关系中又存在复杂的利益考量,要将本币结算由双边扩展到多边仍有不少现实困难与障碍。因此,尽管多边支付结算的需求明显存在,但其实际操作和运行进展十分有限。从中长期看,金砖国家构建多边替代性支付结算系统尚需做出很大努力。从支付结算的便利性看,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支付结算系统应该是多边的。目前正在不断扩大运行的本币结算,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不可否认,金砖国家推行的本币支付结算是当今世界“去美元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会迅速削弱美元全球关键国际货币的地位。应该看到,实施本币结算国家的双边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对不足,货币自由兑换程度有限,汇率市场化水平不高。本币支付结算形式上是“去美元化”了,但在贸易定价和汇率定价上却并没有完全摆脱美元的影响。相关国家通常还是将美元汇率作为参照来确定本币和与对方货币的汇率。因此,以本币开展经贸支付结算依然面临着经济主体违约风险和货币汇兑风险。可见,彻底排斥美元似乎并非是本币支付结算的主要目标,而是增加双边货币支付结算的路径选择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探索数字货币方案

作为讨论中的较优选择,金砖国家似乎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是创建共同货币。巴西、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曾提过,也已引起了金砖国家范围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一种思路是以主权国家货币作为金砖国家的共同货币。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金融总量在金砖国家中的绝对占比,人民币用作支付结算货币及交易储备货币应该最为便利且相对容易为各方所接受。但若如此,就意味着其他金砖国家会丧失货币发行权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可以说任何一个金砖成员国都不会轻易接受。
笔者认为,有关金砖国家提出的共同货币可能不是以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的思路,而是类似于欧元的“共同货币”(Common Currency)的形态。欧洲共同体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至21世纪初推出欧元,前后总共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其间欧盟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见,即使金砖国家能形成共识,实现共同货币机制的目标却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建立共同货币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即区域内国与国之间贸易和投资不存在实质性的门槛和壁垒,人力和资本等各种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和配置。从金砖国家现状看,这些条件基本上不存在。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较高且相近;经过长期推动,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但依然存在部分国家经济规模相对较大,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平衡问题,导致英国不愿意参加欧元区,甚至最终退出了欧盟。金砖国家的强弱差异更大,利益则更难协调。随着金砖国家进一步扩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可能会继续扩大,在共同货币创建上要达成共识的难度更大。
近年来,俄罗斯正在与相关金砖国家合作研究推出“金砖之桥”本币结算平台,同时探索数字货币结算方案,具体内容涉及使用统一数字货币、发行类似代币的数字金融资产等。金砖国家的这项创新举措对于改革和创新国际货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这还只是刚刚起步,未来会面临很多挑战。数字货币的使用能够提供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渠道,创新使用场景,构建多元共存的数字货币体系;数字货币对贸易媒介有智能强化作用,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支付结算系统变革;未来数字货币使用真正落地,将弱化美元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功能。
从实际运行层面看,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使用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数字货币与银行系统的耦合将简化跨境货币结算流程,数字化、点对点的交易特征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结算速度。从本质上看,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并无差别,但数字货币的优点是成本低、速度快且安全。毫无疑问,以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可以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将有助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更大范围内扩大使用。

数字人民币使用效率提升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其规模效应和外部网络性将进一步扩大。不可篡改性使得数字货币容易溯源和监测,导致其透明度跨越式地提升。数字货币的这些重要属性必将有助于监管当局提高宏观管理和微观监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提高主权货币的安全性。数字货币的引入将有助于推动和提升金砖国家支付结算体系建设。
综上可见,金砖国家的货币合作才刚起步,除本币支付结算外,其他设想还远未成熟,尤其是在区域货币一体化问题上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且道路会十分崎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货币合作领域内每取得一项成功都将付出艰辛的努力。诚然,金砖国家在货币领域合作的实践将对“去美元化”持续产生影响。

来源:大公报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