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出口增速放缓,抢出口效应“在路上”助稳全年经济增长

日期:

• 中国11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6.7%,略逊预期
• 11月进口同比下降3.9%, 降幅为九个月最大
• 外贸旺季叠加抢出口效应,料年内出口增速仍稳健
• 期待“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显效拉动进口需求
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幅逊预期收窄但仍维持正增长,得益于外贸旺季叠加外贸企业“抢出口”等因素的共同托底。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年内中国出口仍保持稳健,对全年经济形成正贡献。
不过,当月进口同比降幅创九个月最大,再次凸显内需发力的紧迫性。他们指出,国内存量政策效果待持续释放,随着中国宏观政策的持续积极特别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的开启,进口需求改善可期。
“尽管美国的关税可能会使(中国)出口量减少约3%,但要等到明年年中才会感受到。在短期内,随着美国企业因避税而增加订单,关税问题甚至可能会刺激出口。”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Zichun Huang称。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指出,中国11月贸易数据传递出的信息与前几个月类似,即出口继续增长、但内需低迷导致进口仍疲软。昨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了明年提振内需的信号,希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能够提供更多信息,特别是在财政政策方面。
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6.7%,稍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8.5%;进口同比降幅3.9%为九个月最大,亦不及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增长0.3%;贸易顺差为974.4亿美元,路透预估中值为950亿美元。
1-11月,中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5.4%,进口增长1.2%;贸易顺差8,846.7亿美元。
周一召开的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要加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抢出口初显

随着特朗普挥起关税威胁的大棒,贸易商已经开始布局订单提前,后续关税效应料将进一步显现。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分析,针对特朗普明年关税的预期,贸易提前加载的早期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但要到未来几个月,特别是12月和明年1月,才会感受到全面的影响。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高级策略师邢兆鹏也预计,抢出口主要在12月和1月。
“对美‘抢出口’效应有可能推高年底出口增速。”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
其团队预计,考虑到去年同期出口基数抬高,加之近期外需出现放缓态势,判断12月出口增速会在6%左右;整体来看,四季度出口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商务部日前印发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优化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要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为出口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进口仍待内需发力

对于中国11月进口同比再下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主要是国内有效需求整体偏弱,企业增加进口库存决策偏谨慎;同时,国际能源等商品价格低迷,一定程度降低进口金额表现。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吕雷进一步分析,进口增速低于历史同期表现主要受到国内工业品需求疲软拖累。
不过周茂华指出,国内矿产、能源等进口数量保持增长,电子元件、机电产品进口保持快增长,反映国内需求保持复苏态势,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在逐步显现。
海关数据显示,铁矿砂、煤和天然气进口量增加。前11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11.24亿吨,增加4.3%;煤4.9亿吨,增加14.8%;天然气1.2亿吨,增加12%;大豆9,709万吨,增加9.4%。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6.3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5%。其中,集成电路5,014.7亿个,增加14.8%,价值2.48万亿元,增长11.9%;不过,汽车63.7万辆,减少11.3%,价值2,564.3亿元,下降14.9%。
中国总理李强周一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10”对话会时表示,中国经济具有稳定增长的运行机制、持续成长的增量空间、积极正向的外溢效应,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中国还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来源:路透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