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贸易角度看,消费国提供需求,拉动生产国的出口,并拉动资源国的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带来全球经济的活力;反向来说,消费国需求不振,全球经济就萎靡,起码最近这些年来大致是如此。
贸易战这几年来,人们注意到越南对美出口的上涨与中国对美出口的下降,但如果不看到同期中国对越出口的上涨,则理解便是不完整的。
美国的需求萎缩,欧洲也不振,就意味着全球需求的萎缩。作为生产国的中国势必承压,近期看到的各地生产商都在发愁订单没了,这里的主要原因,不是订单转移到其他同态竞争的国家去了,而是全球需求本身萎缩了。
在通胀周期内,供应链的转移也只能是在一定限度内。
对于中国来说,要保持经济的成长,从出口的角度而言,非常依赖美国提供的全球逆差。中国需要购买美国国债,让它有能力持续地提供逆差。站在月球上来看,这是太平洋两岸共同在玩的一种庞氏逻辑。
有“卡脖子”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是能够相互卡,有相互威慑力。
不悲观与不乐观并存,是为冰火两重天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