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美元化”加速,为何美元支付份额上升至47.68%,再创新高?

日期:

摘要

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但据SWIFT在2024年12月公布的全球货币支付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美元支付全球份额上升至47.68%,再创新高。

近一年以来,全球“去美元化”加速。金砖国家将推进本币结算、推出金砖国家支付系统,未来将会在金砖国家内外部逐步替代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东盟也宣布将计划在跨境贸易中“去美元化”,改用本地货币。
但据SWIFT在2024年12月公布的全球货币支付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美元支付全球份额上升至47.68%,再创新高。
欧元支付全球份额继续下降至22.29%,英镑、人民币和日元支付全球份额分别为7.27%、3.89%和3.44%,分别名列第三至第五。
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背景下,为何美元支付份额反而创出了新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受俄乌冲突和欧洲经济明显逊于美国等因素的影响,欧元支付份额下降明显。在俄乌冲突之前,欧元支付份额曾非常接近美元。但自从俄乌冲突之后,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下降明显,欧元占比大幅下降,所失去的份额基本被美元所取代。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表现明显超过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美元的强势也明显超过欧元、英镑和日元等货币。
在这种背景下,从规避汇兑风险等角度出来,市场对美元的支付意愿上升。而在目前的全球支付市场当中,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全球支付占比的统计是基于美元统计的,美元的升值,欧元、英镑和日元等货币的贬值,也将会导致美元支付全球占比上升。
同时,国际支付不仅包括了跨境贸易,还有初次和二次收入的转移、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金融交易。在全球支付市场当中,金融交易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跨境贸易,这也使得美元目前受金砖和东盟国家贸易本币结算的影响相对较低。
例如,虽然中国的进出口规模明显超过英国,在中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占比也快速上升,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英镑在全球金融交易使用占比相对较高。使得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中,仍然明显低于英镑。
同时,虽然金砖国家有越来越多的贸易采用本币结算,但其中有相当部分不经过SWIFT,没有在SWIFT的统计数据体现出来。
例如,在Swift的统计当中,中国与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等国家的支付并没有计算在内。以中俄贸易为例,本币结算的比重超过90%。
近年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CIPS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金额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目前,CIPS的参与者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境外。
据《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3年1-9月,中国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3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期CIPS处理的业务金额为30万亿元,占比77%。而在CIPS处理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当中,不经过Swift的越来越多。
因此,人民币真实的支付全球份额将明显高于Swift所公布的数据。 
目前,金砖国家和东盟等国家在贸易中推进本币结算才刚刚开始,对美元的影响相对有限。未来,随着相关国家“去美元化”的稳步推进,对美元全球支付的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来源:“高天SEK”微信公众号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