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宋雪涛:2025年可能是地产拖累经济的“最后一年”

日期:

2024年房地产的两个积极变化

2025年可能是地产拖累经济的“最后一年”。

2024年的房地产市场验证了我们在《趋势延续——2024年房地产市场展望》(2024.1.13)中的判断——二手房继续替代新房(二手房成交占比从36.8%提升至46%)、房企继续主动去库(新开工强度恢复至正常区间)、施工重心仍然靠后(新开工占施工面积比重继续下降)、竣工受33个月前新开工影响(竣工面积下滑)。


一、2024年房地产的两个积极变化


但2024年房地产数据的细节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边际变化,这对判断2025年房地产投资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开工强度重回正常区间。

我们用“当月新开工面积/购置土地面积MA24”来刻画房地产的开工强度,当这个指标越高的时候,说明房企加快了开工的速度。

2021年下半年到2023年三季度,房企的开工能力和开工意愿都受到了销售低迷、现金流承压的拖累,表现为开工强度持续地走低。2023年四季度开始,开工强度出现了反季节性的大幅回升,在拿地偏弱的情况下,房企主动加快土地库存去化。

开工加快的趋势延续到了2024年,2024年前11个月,开工强度的平均值为8.2倍,高于2022年的5.8倍和2023年的7.2倍,介于2020年的8.6倍和2021年的8.0倍之间,重新回到了正常的波动区间。

尽管房企拿地仍然疲软,但开工强度重新回到正常的波动区间,意味着房企的开工意愿和开工能力可能已经有所恢复。开工意愿的恢复可能仍然是主动去库存的体现,而开工能力的改善则与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等融资端支持政策的推进有关。

第二,施工强度边际企稳。

2024年房地产数据中另一个积极变化是,连续下滑2年半的实际施工强度在2024年实现了边际企稳。2024年1-11月实际施工强度累计达到了755元/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小幅回升1.9%。

我们在《趋势延续——2024年房地产市场展望》(2024.1.13)中曾经做过分析,造成2023年实际施工强度下滑的原因有两个——价格回落和投资重心后置。然而,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建材、机械PPI的降幅并未显著收窄,投资重心甚至还在进一步后置。

因此,驱动2024年实际施工强度企稳的可能既非价格因素,也非投资重心,有可能是房企在融资端有所修复以后,施工状况出现了真实的改善,加大了对在建项目的实际投入。


二、对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展望


在1年的短周期维度下,房地产分析的范式没有出现重大变化,因此继续沿用我们在2023年房地产展望报告中所搭建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框架(详见报告《对直觉的背离——2023年房地产市场展望》,2022.12.10)。

销售方面,由于总需求可能已经边际企稳,但结构上尚未达到稳态,二手房占比大概率还将继续提升,因此新房的销售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假设2025年新房和二手房的总成交面积继续维持在15亿平方米左右的水平,在乐观、中性、悲观的情景下,预计2025年二手房成交占比分别提升3.0、4.5、6.0个百分点,对应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分别为7.6、7.4、7.2亿平方米,较2024年分别下滑4.8%、7.7%、10.5%。

投资方面,2025年房地产投资会受到新增项目的影响,但影响更大的可能还是存量项目。

以2024年为例,新开工面积约为7.3亿平方米,仅占到了施工面积的10%。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新开工面积的占比整体呈下行趋势,且阶段性波动主要出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以后。同时,2023-2024年,房屋施工面积大致等于近5年新开工面积之和。

如果这两个规律在2025年仍然存在的话,那么2025年房地产投资的权重影响变量将主要是2021-2024年开工的项目,而非2025年的新开工项目。

而存量项目已经是既定事实,自2021年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以来,新开工面积就持续大幅度下降,因此2025年房地产投资的大致趋势其实已经基本确定。

2025年增量项目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拿地面积、开工强度、施工强度、停复工面积。

拿地面积:在房价和新房销售尚未完全触底的情况下,我们预计房企仍然缺少扩张的意愿,拿地规模可能还将继续下滑。中性情景下,预计2025年购置土地面积增速与2024年持平,同比下滑6%;乐观、悲观假设下分别下滑3%、9%。

开工强度:政策对房地产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住建部也明确表示将所有合格房地产项目争取纳入“白名单”,房企融资端大概率将继续受到支持;而在量价均未企稳的情况下,房企主动去化土地库存的心态可能也不会出现明显改变。因此,我们预计2025年开工强度仍将保持在正常的波动区间内。在中性情景下,假设2025年各月开工强度持平于2024年同期;在乐观和悲观情景下,假设各月同比提升和下降2%。

施工强度:施工强度可能也会在融资政策的支持下保持当前边际企稳的态势。中性情景下,我们假设2025年施工轻度持平2024年;乐观情景下,假设2025年保持2024年的提升幅度;悲观情景下,假设2025年施工强度回到2023年的水平。

停复工面积:即(当年复工面积-上年停工面积)。乐观情景下,假设与2023年大体相当;悲观情景下,假设与2024年大体相当;中性情景取乐观、悲观情景的均值。

基于以上分析和假设,我们测算在乐观、中性、悲观的假设下,预计2025年房地产建安投资增速可能分别为-7.7%、-12.2%、-16.7%。其中,在中性假设下的结果与2024年(-11.7%)基本一致。

不过,在建安投资增速可能边际企稳的同时,竣工面积降幅可能会边际扩大。按照新开工领先竣工33个月的规律,2025年的竣工趋势将取决于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开工,恰好是本轮地产下行周期中开工恶化最快的阶段。根据测算,2025年竣工面积的下滑幅度可能会超过30%,降幅较2024年进一步扩大。


三、2025年可能是地产拖累经济的“最后一年”


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销售端,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都会贡献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因此需要关注地产总成交而不只是新房销售。

第二是投资端,通过建筑业及其产业链对经济产生影响。

第三是竣工端,通过后周期对经济产生影响。竣工对建筑业的影响已经计入到了建安投资之中,但竣工还会带动装修、家具家电采购等需求。

由于地产的总成交量可能已经边际企稳,同时中性预期下2025年建安投资增速大致与2024年持平,因此2025年房地产销售端和投资端对经济的影响将边际企稳。

但竣工面积降幅的扩大,可能导致后周期产业链继续承压。2024年佛山市GDP增速明显落后广东全省,前三季度佛山市GDP增速仅有1.6%,落后广东全省1.8个百分点,体现了地产竣工恶化对当地经济的拖累。

但好的一面是,随着房地产的下行,经济也在不断地去地产化。根据我们的测算,广义房地产在名义GDP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17.5%快速下降到了2024年的10.6%,4年时间下降7个百分点左右。地产链上的企业也在转型,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有所下降(详见报告《分析地产问题的三个层次》,2024.7.8)。因此,对经济并不需要过度悲观。

从我们对竣工趋势的判断来看,2025年年底可能迎来地产竣工增速向上的拐点,后周期对经济的拖累将开始收敛。而竣工是地产链条的最后一环,当竣工回升后,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将整体结束。因此,2025年可能是房地产对经济影响的“最后一年”。从地产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来看,2026年可能会看到中国经济“L形”一横的出现。

风险提示

1、房地产政策可能超预期。2、文中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仅供参考。3、本文暂未考虑城中村改造等政策的外生影响。

注:本文来自天风证券于2025年01月13日发布的《拐点之前–2025年房地产市场展望》,分析师:宋雪涛S1110517090003;张伟S1110522080003

本资料为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