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学经典或成戏剧舞台一大特色

日期:

11月8日至10日,央华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将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作为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剧目——北京央华制作话剧《悲惨世界》集结了中法两国的实力创作团队。

据悉,该剧导演、法国人民剧院院长让·贝洛里尼曾凭借作品《四川好人》赢得法国戏剧界最高荣誉“莫里哀戏剧奖”。此次排演《悲惨世界》,他用三个半小时浓缩原著百万字内容,在保留完整故事脉络的基础上,深挖作者在每个人物身上寄予的思想象征,并力图呈现“原汁原味”的雨果文学世界,全剧台词全部出自原著。《悲惨世界》把文学巨著搬上舞台,演出将原汁原味展现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诗,让观众感受到文学巨匠构筑的这卷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字里行间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语言思想精华。

除了宏大史诗,雅致的文学经典同样也值得细细品味。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以雅致浪漫的笔触书写极致细腻的感情,体现了主人公杜丽娘对生命自主的追求。10月28日至30日,上海昆剧团全本55出《牡丹亭》登上北京中央歌剧院。此次全本55出《牡丹亭》凝聚了上海昆剧艺术顶级班底,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钩沉史料、沉心细磨、探本溯源,以忠于原著精髓、“只删不改”原则,用新时代审美重塑《牡丹亭》,让古老的昆曲艺术在现代语境下重新焕发生机。全新的原汁原味的华彩曲词,不仅超越了《牡丹亭》“纯浪漫”的固有印象,更凸显出爱情、理想与社会、时代之间的碰撞,体现深厚的人文价值。

提到中国的文学经典,那就不得不提起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这个题材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这样一部经典名作的基础上再创作,并非易事。舞剧《西游》并没有走寻常路,而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当代舞台表现手法,结合西方交响乐与中国多元并具的民族性舞蹈语言相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10月20日晚,著名舞蹈家王亚彬执导的舞剧《西游》在首都图书馆剧场上演,经典故事的现代解读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在王亚彬看来,舞蹈既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自我表达的最佳途径。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她表示:“舞剧《西游》的创作并非简单的舞蹈堆砌,而是将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与现代舞等多种元素进行巧妙的融合,通过这种跨界的艺术融合,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让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戏剧是“活”的文学,是戏剧历史舞台发展的筋骨。文学经典中丰富的人物风物资源并非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现即逝的昙花,舞台剧改编使得书页上的人物活了过来,也让当代观众重新走近这些经典,拓展着我们对文化的认知读解空间。

(文汇文艺评论、新京报、北青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上海昆剧团)

编辑/张静芸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