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产业化正加速“狂飙”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的应用边界正被不断拓宽。
11月19日,英伟达与谷歌正式达成合作,此次合作旨在助力谷歌设计量子计算处理器。
该合作预示着未来量子计算将不再是科研机构的专属,而是能够广泛普及到各行各业,包括金融分析、医疗研究等领域。
英伟达与谷歌达成合作
据悉,谷歌量子AI部门将采用英伟达搭载有1024张H100 GPU的英伟达EOS超算以及CUDA-Q平台,以加速量子部件的设计,进而克服量子计算硬件当前所面临的局限性。
“要让量子计算机在商业化取得突破,就必须提升量子计算规模的同时,控制产生的‘噪声’。”一位谷歌量子AI部门的科学家表示,“在这次英伟达的协助下,我们能在设计更复杂的量子芯片时,尝试解决‘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相关模拟计算耗时巨大,大约需要一周时间。然而,英伟达称当前该计算耗时可缩短至几分钟。
据悉,谷歌的量子AI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通过与英伟达的合作,该团队将能够利用其先进的图形处理单元(GPU),以及引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新的量子算法。这种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量子计算机的效率,还能推动其在药物发现、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除谷歌外,微软、IBM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量子计算领域。随着更多企业意识到量子计算的潜力,市场中可能会涌现更多相关产品和服务。
二级市场来看,近期美股量子科技公司股价均有较好表现。截至11月18日的两个月中,量子科技公司IonQ、Quantum Computing、Rigetti Computing以及D-Wave Quantum分别累积涨超250%,240%,50%和40%。
千亿蓝海市场可期
据了解,量子计算是利用量子叠加和干涉等原理实现信息处理的一种计算方案,能为解决特定计算复杂问题提供指数级加速。作为“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标志,量子计算机凭借其超强的计算能力,被广泛期待应用于药物研发、金融等诸多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是基于此,众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精力,积极布局量子计算研发。量子信息科技已然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必争之地,世界各大国竞相角逐,力图抢占战略制高点。
我国高度重视以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优势。截至今年8月,中国累计公布相关专利5544项,远超美国的806项以及日本的548项。
展望未来,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持续演进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宽,其商业潜力也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
据ICV预测,2023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达到47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4.8%。在2028年至203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迅速扩大,2035年总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
根据交银国际测算,2030年中国量子技术市场(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讯和量子测量,其中量子计算占大部分)占全球规模的15%。
相关概念股一览:
国盾量子:量子计算和通信核心设备商,主要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公司是全球少数可提供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整机能力的企业之一,整机产品已交付下游科研客户。
大豪科技:公司与中电信量子有量子技术、量子密钥的布局、合作,前期设计方案已完成,已进入小批量测试阶段。
国芯科技:旗下参股公司硅臻芯片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QRNG-10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的密码检测。
陕西华达:公司产品用于“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
北信源:公司自2019年起开始对量子通信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公司推出了“信源密信(量子版)”,将量子安全技术和信源密信自身的安全机制融合到一起,更加增强了信源密信的安全性。
科大国创: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能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积极布局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
三未信安:抗量子密码参与方,积极布局抗量子领域,发布新一代抗量子密码系列产品。拟收购江南天安,巩固云密码安全领域领先地位。
科大国创:量子精密测量参与方,致力于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数据智能产品,提供以云平台为基础的IT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
普源精电:量子测控系统提供商,掌握芯片数字示波器核心技术,旗下耐数电子专注量子测控量子计算。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