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国债大幅激增不仅早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长期担忧因素,更成为美国经济深层问题。美国不能无止境地增加预算赤字,美国联邦债务可持续性的问题越发凸显。
在近期美债收益率全面上行的背景下,美国国债总额出现快速“滚雪球”。据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报告,美国国债总额日前已突破36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新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7月底美国国债总额达到35万亿美元。在短短3个月内,美国国债规模就攀升了1万亿美元,这明显呈现出加快的势头——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初美债总额达到34万亿美元,35万亿美元的数字出现在今年7月底,间隔约7个月。但从7月底的35万亿美元到现在的36万亿美元,只用了约3个月。
美国国债大幅激增不仅早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长期担忧因素,更成为美国经济深层问题。美国不能无止境地增加预算赤字,美国联邦债务可持续性的问题越发凸显。2023年,美国联邦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已达到124%,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到129%。
显然,美国政界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获胜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已提名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贝森特担任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提出了引人瞩目的“333方案”:到2028年将预算赤字降至GDP的3%、通过放松管制实现3%的GDP增长、每日增产300万桶石油或等量能源。从宏观角度而言,贝森特认为美国的财政赤字过高,并倾向于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同时也支持强美元和数字货币。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明年上台后,可能会通过提高政府和经济效率的方式,来逐步降低财政赤字,而由此来支撑美元的强势地位。
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在美债激增之下,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还存在变数,美国经济仍存在“滞胀”的可能。例如,特朗普竞选时提出“低税收+高关税低利率”组合拳,具有财政强扩张与贸易保护的特征,一定程度上能保护美国国内就业与产业发展。然而,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存在“进口收缩与产能不足”“严格的移民政策与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二者将极大增加美国“二次通胀的风险”。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难度重重,特朗普承诺的低利率大概率难以兑现。
除此之外,尽管理论上减税会有助于经济增长,但目前减税落地的时间尚不明确,有可能无法在经济下行时“雪中送炭”。目前特朗普提出的减税承诺包括:一是企业边际税率由21%降低至20%,对于在美国生产的企业税率低至15%。不过特朗普并没有明确如何认定企业在美国生产以及需要多大程度上在美国生产才能享受15%的税率。二是个税方面主要是增加税收减免和抵扣项目,并未提及调整税率。例如,取消对社保、消费、加班费等征税;增加对于汽车贷款利率、照顾家庭者、新生儿等税收抵扣。除去最低15%的企业税率,目前设想的减税力度小于2017年减税法案,不一定能够对经济形成立竿见影的刺激作用。
目前来看,美国核心通胀降温停滞。从趋势上看,2024年美国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继续下降:10月CPI同比增长2.6%,较去年底回落0.7个百分点。但核心CPI通胀降温停滞明显,截至10月份,核心CPI同比连续6个月在3.3%附近运行。环比结构来看,9月和10月多个通胀分项出现反弹,其中电力、天然气、新车和二手车连续两个月涨幅高于近12个月的平均水平。随着明年特朗普重回白宫,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移民政策则可能加剧“劳工荒”,未来通胀走势或逐步超出美联储预期。因此,虽然今年内美联储将继续推进降息,但明年上半年降息周期可能提前结束,降息幅度也可能不及预期。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