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新11月制造业PMI连续第二个月高于50,并创五个月最高
• 新订单指数触及21个月新高,新出口订单创七个月高点
• 企业信心度创八个月最高,但用工仍较谨慎
• 政策层面需做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准备
内外需改善带动财新11月中国制造业PMI升至五个月高位,且为连续第二个月扩张。其中新订单指数创21个月高位,新出口订单亦重返50上方、并创七个月高点,指向外需韧性仍强,或与加征关税预期下“抢出口”有关。
这和周六出炉的中国官方制造业PMI走向一致,显示宽松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提振企业生产活动。分析人士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有望升至5%以上,但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且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短期紧盯年末重磅中央会议对宏观政策的前瞻性指引。
“当前经济短期筑底特征明显但仍需进一步夯实,增量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需要紧密观察,”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点评称。
展望未来,他认为,中国经济内部结构性和周期性压力并存,外部不确定因素或将继续累积,政策层面需对此有充足准备。
财新/标普全球周一联合公布,11月经季节性调整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1.5,优于路透调查中值的50.5,为连续第二个月站上荣枯线,并创下五个月最高水平。
周六公布的11月官方制造业PMI亦继续回升,创下七个月高点。其中,中型企业PMI升至50、小型企业PMI升至49.1。官方PMI调查范围覆盖大中小企业,财新PMI调查样本则更侧重沿海地区中小企业。
“需求端连续两月改善,指向整体经济景气持续修复,预计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升至5%以上,”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称。
他认为,中国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短期紧盯通常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对明年的政策定调,预计 2025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史上最高。
新出口订单指数重返50上方
财新PMI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站上荣枯线,并且创21个月新高;新出口订单指数时隔三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并触及七个月高位。产出指数创五个月新高,采购数量及采购库存同时上升。
标普在新闻稿中称,最近制造业景气进一步改善,主要得益于新业务量的增长。新接订单量的增速居三年半前列,出口订单恢复增长,助力新订单总量的增长。
“据调查样本企业反映,需求基本面改善,新产品发布,以及美国大选导致商家的建库存行为,都是推动新业务量增长的因素,”标普称。
不过,与官方制造业PMI显示价格下行不同的是,财新制造业PMI的购进及出厂价格均维持前月上升势头并有所加速。王喆指出,购进价格的上涨主要来自原材料价格尤其是钢铁价格的上升,由于市场需求尚可,制造业企业亦将部分成本增幅向下游企业传递。
但企业在员工使用方面态度仍较为谨慎,11月就业人数指数环比上升0.7个点,但仍是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就业持续低迷,政策刺激效果尚未传递至劳动力市场,企业扩员增产信心有待加强,”王喆表示。
11月制造业业界信心增强,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创八个月最高,说明企业家对于未来经济回暖和政策刺激效果抱有信心。
PMI高于50表示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
目前市场在等待12月份为明年宏观政策确定总基调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投行瑞银称,中国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关税上调和挥之不去的房地产低迷所抵销,该行预计中国2025年GDP增速将放缓至4%,2026年进一步滑至3%。
来源:路透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