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板块“攻守兼备”
煤炭板块“攻守兼备”。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随着政策信号愈加明显,经济基本面有望好转,对煤炭需求有一定帮助,煤炭有望保持供需平衡。煤价中枢虽可能同比小幅下移,但整体仍有望保持在历史相对偏高位置,支撑煤炭行业盈利,板块基本面仍强于不少行业。不过,考虑到煤炭板块自2021年以来市场表现已经很好,如果经济动能恢复的预期加强,市场的关注度可能向高弹性的进攻型配置偏移。但如果政策力度不达预期,市场可能又会关注盈利相对稳健、红利类的煤炭标的。整体而言,我们认为明年后周期属性的煤炭板块仍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同时也存在阶段性的交易机会,核心原因是行业供需格局较好,即需求具备韧性,供给维持偏紧。
煤炭需求增长好于预期。结构上看,我们认为新旧能源的结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短期内煤炭仍将发挥能源基础保障作用。总量上看,市场预期在传统的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需求放缓下,能源需求或受较大拖累,但我们认为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在迅速发展下,其对能源的需求也并不低,同时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提高也在促进需求提升。因此,煤炭需求仍有望保持较强的增长动能。
煤炭供给大幅增加的可能性有限,一是煤炭本身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产量、成本、安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短期内我们认为三者或能维持弱平衡,但长期来看三者恐难兼备,因此在安监趋严、煤价受约束的背景下,产量持续保持高位面临一定难度。此外,过去的投资不足也导致供给弹性下降,往前看产能扩张更是面临成本增加、降碳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此行业中长期供给无序增长的可能性较低。
信贷结构变化利好煤炭供需基本面。金融周期“下半场”,房地产信贷吸纳资金的能力收缩,增量资金涌向各行各业,直接和间接支撑煤炭供需基本面:
逆周期刺激利好煤炭需求。逆周期政策刺激下,基建等领域吸纳的资金增加,我们预期传统高耗能行业需求疲弱的情况或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新质生产力产能扩张利好煤炭需求。产业转型升级下,增量资金流入需求前景良好的制造业领域,推动相关行业产能规模快速扩张,带来增量能源需求;
煤炭准入门槛高,供给超预期增长的风险较小。在社会投资回报整体下滑下,逐利属性驱动资本涌向仍有收益的行业,带来相关行业供给快速扩张。煤炭虽也属于目前投资回报相对可观的行业,但由于审批较为严格、资金准入门槛愈发提高、且投资转化为供给的周期长,行业供给增长受到更多约束。
基本面支撑煤炭板块估值
短期看煤价坚挺,明年中枢可能小幅下滑,但仍处于高位
动力煤:今年以来与地产链相关的需求虽然继续偏弱运行,但电煤及化工煤的需求仍实现稳步增长,而受山西减产影响,国内煤炭供给释放受到扰动,在此背景下,3月取暖季结束后动力煤价格并没有出现较大跌幅,港口煤价淡季依旧维持800元/吨以上。诚然今年水电的改善对动力煤需求形成拖累,但港口煤价仍旧在840-900元/吨左右波动。展望后市,受益于电煤旺季+政策预期强化,短期看我们认为供暖季煤价有望保持坚挺,若日耗回升好于预期,煤价有望上行;明年看,考虑到需求动能或仍以缓恢复为主,供给存在边际增量,煤价中枢可能较今年小幅下滑;长期看,相对健康的供需格局有望支撑动力煤价格维持历史相对偏高水平。
炼焦煤:今年以来山西煤炭产量下滑对国内炼焦煤供给形成较大扰动,但进口煤尤其蒙煤的大幅增长缓解了国内供给偏紧局面。随着5月以来山西恢复性增产,叠加下游需求偏弱,炼焦煤价格面临的压力增加,港口主焦煤价格触及1,700元/吨,回归新冠疫情之前的常态水平。往前看,考虑到地产政策有望更加宽松、财政政策力度有望加强,我们认为炼焦煤需求偏弱情况或有缓解,助力煤价企稳,不过考虑到明年供给可能仍有增量,煤价中枢或也将较今年下滑。
煤企盈利预期企稳,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支撑企业分红派息
煤企盈利跌幅收窄,盈利预期向好。由于煤价中枢下移、以及部分地区减产等因素影响,1-3Q24煤炭开采与洗选行业营业利润同比-21%至4,737亿元,我们统计样本上市公司层面归母净利润同比-22%至1,170亿元。不过随着煤价跌幅收窄,行业盈利逐步企稳,3Q24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环比-9.3%/+3.9%,单季度盈利仍高于2021年之前年份同期水平。
煤企现金流相对充裕,债务保持健康。煤企现金流虽由2022年历史高位回落,但整体仍处偏高水平,1-3Q24样本煤炭上市公司合计经营现金净流入同比-4.5%至2,184亿元,完全覆盖投资和利息支出仍有余。在此背景下,行业债务整体保持相对低位,截至3Q24样本煤炭上市公司的整体有息负债率约30%,净负债率约-3%,剔除中国神华后的净负债率也仅为7%。
分红派息稳定可持续。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的煤企数量占煤炭板块内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19%,仅次于非银金融和银行板块,部分头部煤企也首次派发中期分红,反映煤企积极响应证监会鼓励企业合理提高投资者回报的号召,同时也彰显了煤企分红能力。往前看,在基本面整体稳健的基础上,我们预期煤炭行业有望继续提供稳定且可持续的分红派息。
煤炭板块估值仍有吸引力
煤炭估值不高。纵向来看煤炭板块估值不高,截至11月22日,煤炭板块P/E(TTM)为11.9x,低于过去20年的均值16.3x,位于48%的历史分位,板块P/B(MRQ)为1.5x,低于过去20年的均值2.2x,位于48%的历史分位。横向来看,煤炭板块仍具投资价值,结合ROE对比(3Q24煤炭板块ROE(TTM)仍有12%),我们认为板块估值仍有提升空间,此外煤炭板块股息率领先,也为其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煤炭需求有韧性
电煤需求平稳增长,化工支撑非电用煤
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为81,836亿千瓦时,同比+7.6%(vs. 10M23 +5.8%YoY)。其中,第二产业用电稳步增长,同比+5.6%至57,721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总需求的64%,对电力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为48%;第三产业用电较快增长,同比+11.0%至15,315亿千瓦时,三产用电需求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9%,但增长贡献占比达到26%,一定程度反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拉动;城乡居民用电也保持快速增长,同比+12.3%至12,659亿千瓦时,反映电气化水平提升、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对电力需求的提振。
火电受水电拖累,不过7月之后水电走弱。2024年1-10月全国累计发电量(规模以上口径)同比+5.2%至78,027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同比+1.9%至52,231亿千瓦时,火电增长偏弱原因主要是水电改善,同期水力发电量同比+12.2%至11,101亿千瓦时,尤其是2Q24单季度水力发电量同比+38%至3,422亿千瓦时,3Q24同比+11%至4,514亿千瓦时。不过,7月之后长江流域遭遇涝旱急转,水利网统计8-10月流域内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成,居1961年有完整实测资料以来历史同期倒数第2位[1],在此背景下全国水力发电量逐步走弱。
水泥、钢铁等传统需求偏弱,化工贡献非电用煤需求增长。
水泥发货率低位运行:房地产仍处企稳过程中,叠加基建实物工程推进偏慢,今年以来水泥需求低位运行,2024年1-10月水泥产量15.0亿吨,同比-10.3%;
钢铁产量走低:钢铁行业也仍受地产和基建需求偏弱影响,2024年1-10月粗钢产量同比-3.0%至8.51亿吨,铁水产量同比-4.0%至7.15亿吨;
化工用煤高增长:在煤化工产能投放、油煤价差保持相对高位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化工煤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CCT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15)化工煤平均耗煤量约同比+9%。
风险提示
煤炭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若内需恢复仍不及预期,海外经济增长有所降速,煤价支撑性或受到削弱,煤炭行业盈利下滑风险可能加大。
煤炭供给超预期。今年以来煤炭进口超预期,对煤价形成一定压制。进口煤供给或仍是边际扰动供需的不确定性因素。
国际油气价格超预期下跌。新一任美国政府可能有利于国际油气扩产,或压制国际能源价格整体走势,煤价或因此受到连累。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