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风暴①|医疗腐败链条是如何搭建的?
(一)在参加完一场会议后,医生就会得到一笔费用。这笔费用的多少,每个公司制定的标准不同。但一般情况下,费用高低与医生的等级或是其对产品支持力度大小相关。
如果一场会议,只有一个讲者没有听众,或者所有人都是讲者或者讨论嘉宾,那这样的会议显然是有问题的。
许多类似的小型学术会议在实际上是无法达到举办标准的,许多医药代表不得不每天找各种无关人员顶替参加这样的会议。医药代表们之间会相互帮忙参加彼此会议,已是这一行的“公开的秘密”。
(二)“一款药能够进院销售,主任级别最起码可以拿到100万左右,药剂科可以拿到20万到50万左右不等。”
所谓院内的小卖部,指的是在医院里的,表面上是独立运营的药店。但实际上,这些药店往往都与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由医院经过层层控股把持,或是由部分院内核心人员掌控。其作用在于,一些难以进入医院销售的药品可以在此销售,此外,还可以通过“处方外流”,逃避“药占比”的考核,同时从中获取药品回扣等利益。
(三)
“一款药或者耗材总会有竞品出现,如果给竞品开放20万的用量,早进院的产品只有10万用量,那么早进院的产品就该有危机感了。”徐刚说,“给竞品多少用量,给已经进院的产品多少用量,都是有得谈的。”
这种利益链条的滚动也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敲竹杠”,利益输送的金额只会一次比一次高。
(四)“一些医院里会存在一类‘挂号黄牛’。比如有人找到院内的‘挂号黄牛’,比如一个号5000块,其中2000块是‘黄牛’的好处费,3000块是给医生的好处费。这样一来,一些医生的号就只对内开放,通过熟人之间挂号也能把利益链条做通。”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