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11月CPI同比涨0.2%为五个月低点
• 11月核心CPI继续改善
• 11月PPI同比降2.5%创三个月最小降幅
• 消费依然乏力,需要扩内需政策加大支持
• 经济工作会议料财政定调积极、货币宽松
中国11月通胀数据喜忧参半,受食品价格拖累、消费提升偏慢等,CPI同比涨幅落至五个月低点,但核心CPI继续改善;PPI同比降幅收窄至三个月最小。本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至,市场热切期待明年经济的定调。
分析人士认为,前期政策支持下PPI指标好转,指向11月工业生产加快改善。而CPI继续回落显示消费依然乏力,亟需扩内需政策加大支持。他们并预计,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在财政政策方面定调积极,货币政策方面偏宽松,料最迟春节前会降准。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去除超季节性因素等影响后,11月CPI和PPI数据均显示出经前期政策支持质效进一步提升、经济内生动能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
“不过,目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依然不足…物价总水平仍持续在低位运行。”他说。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再通胀”是9月以来政策转向中的一个关键支柱,但促进物价回升并非易事,仍需政策持续发力,期待明年更大力度的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预计大概率12月降准,最迟春节前。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为五个月低点,并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5%;环比下降0.6%,路透预估中值为下降0.4%。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5%,降幅创三个月最小,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2.8%;PPI环比“由降转涨”0.1%。
11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至1%,非食品价格同比由降转为持平;消费品价格同比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4%。当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为三个月高点。
市场密切关注本月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不应对经济工作会议抱有过高期待。会议可能重申加强逆周期宏观政策,延续支持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开放立场。
庞溟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继续重点关注一揽子政策协调配合、同向发力,短期内主要继续通过“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来扩大内需,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预计,经济工作会议财政定调积极但仍强调效率,对房地产定调尤为关键,将是决定PPI走势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方面仍然预计春节前降准。
食品价格下降拖累CPI
受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降影响,CPI环比明显下降。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显示,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冷空气过程偏少,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大多超季节性下降,其中鲜菜、猪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3.2%、3.4%、3.0%和1.3%。
徐天辰指出,CPI通胀环比下行主要反映两方面因素,一是食品供需进一步平衡,导致价格从前期高位回落;另一方面,虽然11月经济动能回升,但仍不足以带动通胀上行,住房价格仍未企稳,拖累CPI中的居住项。
华创证券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屈庆亦表示,CPI受制于食品价格而低迷,“本质上它也是个消费指标,说明现在整个消费还不太好。”
PPI改善
“11月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国内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统计局的董莉娟说。
她并指出,房地产、基建项目加快推进,水泥、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不过,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中国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有所下降。
屈庆表示,现在价格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从生产来说,指标PPI有在改善,与此前的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一脉相承。纵观历史看,宏观经济在政策刺激下,要改善首先是量的改善,如工业生产这种实际值的改善。
“CPI改善它肯定是(在PPI)之后的,比如说像房地产也是先成交改善,但是房价改善的慢。”他说。
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创七个月新高至50.3,但上下游价格联动下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大幅回落3.6个点至49.8,出厂价格指数回落2.2个点至47.7。官方非制造业PMI和财新服务业PMI均在淡季有所回调。
中国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2024年第12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机构预计12月可能降准,预期较上月高涨。展望未来三个月,有超过六成的受访机构预计将降准,占比进一步提高。不过,他们对政策性降息则无期待。
来源:路透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