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比较明显的下行压力,令预期转弱…

日期: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比较明显的下行压力,令预期转弱、信心不稳。经济的弱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去杠杆政策带来的自我紧缩。去杠杆政策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未必会带来好的结果。缺乏宏观思维,忽略我国经济的宏观背景、以及这种背景产生的原因,仅凭微观逻辑而就债务谈债务,很容易形成对债务的偏颇认知,进而影响到政策。

国内通过去杠杆政策来控制债务风险很有必要。仅凭个人生活常识即可。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都很高,且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反映了我国居民和企业两大部门的财富效应联系被割裂。

我国企业(国企、民企、外企)向居民部门分红(这里指多种收入分配机制)不多,表明我国调节消费与投资的市场化机制失灵了。

内需之中,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投资只是派生需求。消费占经济的比重偏低,就会衍生出内需不足的问题。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就一直处在内需不足的状态。

如何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实际上等价于如何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把储蓄用到投资上。所以,在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我国经济需要加杠杆,而不是去杠杆。

在我国经济需要加杠杆的时候,首先应该由政府来加杠杆——即政府发债来扩大财政支出。只要国际收支保持健康(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并且没有通胀压力,政府加杠杆就不会碰到紧约束,可以持续进行。

去杠杆政策倾向于让国内杠杆率更快上升,放松去杠杆政策反倒有助于减缓国内杠杆率的升势。

债务率是个分数,分子是债务规模,分母是名义GDP。去杠杆政策在压低社融增速,抑制债务规模增长的时候,也会给经济增长和通胀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压低处在分母位置上的名义GDP的增长。寄希望于去杠杆政策只压低分子,而不影响分母,从而能降低分数值,是在用微观静态逻辑来思考宏观动态的经济,很难得到想要的结果。

https://mp.weixin.qq.com/s/aM9-6RwQ1ntkcrTBJ7hmMA

需要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 (万字长文)

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全面纠偏对我国债务的认知,放松自我施加在中国经济上的约束,从而扭转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的不利走势,重塑各方信心,让经济发展重回正轨。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