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伴随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在首都剧场上演,“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画上了圆满句号。3天前,作为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副中心运河题材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采风孵化活动”也于北京双益发文化创意园落下帷幕。活动当日,三部孵化剧目《通利福尼亚大饭店》《万舟骈集》《运河遥啊谣》,分别以片段展示、剧本朗读和全剧公益演出形式亮相。
当前,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拥有着丰厚历史文脉的运河文化自然成为了首都原创剧本主题的热门之选。其实早在2024年初,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了“副中心运河题材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采风孵化活动”,希望通过剧本创作、采风交流和专家研讨等形式,让活动成为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此前举办的“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剧本推介会上,6位业内专家分类推介了57部入选储备孵化库的优秀剧本。据主办方统计,活动征集阶段共收到了来自全国26个省份81个城市的300位作者参与投稿,征集有效作品393部,其中剧本大纲101部,完整剧本292部,作品包含话剧、戏曲、儿童剧、音乐剧、歌剧、舞剧等多个艺术门类,涵盖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北京题材等多种类型。被推介的57部优秀剧本正是从中脱颖而出,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展开创作的话剧《万舟骈集》《通利福尼亚大饭店》也正在其中。
“万舟骈集”是通州八景之一,见证了北京城大运河漕运的辉煌。话剧《万舟骈集》通过现代与清朝双时间线的叙述,讲述了“万舟骈集”的前世今生,以及一个关于其中存在某个密码的传说。现代通州建设者周百通,面临重现盛景的任务,却因一幅藏有密码的《万州骈集赋》陷入困惑;清朝咸丰年,拆船能手、漕运工曹大运,也在寻找挽救日渐衰落的漕运及所有漕运工生存问题的方法。两个时代,两个人物,通过船工号子与各种线索,揭开密码,发现历史真相。
喜剧《通利福尼亚大饭店》则聚焦运河边饭店的三代传承,讲述了北京通州区一个老字号饭店因为一条网络点评而爆发的“线上线下双重大战”。通过三代老板的经营故事折射通县变通州,又变成“通利福尼亚”的时代脚步。剧情聚焦“荒唐网事”的多态观点碰撞,探索当下时代的“人类沟通大法”,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活中的初步应用,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奥义”,体现了运河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组织创作者团队到通州区采风调研后,北京曲剧儿童剧《运河遥啊谣》也由此诞生了。《运河遥啊谣》根据儿童剧《大运河漂流记》改编,北上的运河之路、充满曲折,生长于运河边上的小船头在《山海经》一众小神兽的帮助下,退却洪水、营救洋神父、保护重明鸟、深入魔窟大战九婴大王…..弹指梦醒,爹娘带着《千里江河图》已在小船头身边。剧本通过小船头赴京寻亲的故事,展现了运河文化的魅力及时代变迁。如今,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通州区今年重点孵化的项目,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为了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推动原创剧本创作与孵化,今年5月,2024“运河有戏”演出季就拉开了帷幕。10月25日,为期五个月的演出季才正式闭幕。活动期间,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台湖爵士音乐节、繁星戏剧村亲子戏剧节等带来了近1300场精彩演出,吸引了250万人次共赴艺术之约。
此外,数据还显示,2024“运河有戏”演出季在演出场次、票房收入、观演人数上均实现了翻倍增长,《盛世运河》《运河清风图》等众多具有运河特色的原创精品在演出季期间首演首发,大运河音乐节、北京无限音乐节吸引观众12万人次。据统计,截止到“运河有戏”品牌活动结束,在其带动下,通州区营业性演出数量达到1900场次,较去年全年增长152%。
(综合文旅通州、北京文旅、北京发布)
编辑/张静芸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