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经济未明朗,警惕金融风险

日期:

图: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受到多重冲击,身处乱局之中使得我们难以抓住问题本质。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系统进入“暖开机”的临界点,为我们辨别问题、梳理脉络留出了时间,也为政策转向释放了空间。

短期来看,全球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地区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及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仍对全球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新一轮飙升可能会进一步扰乱全球通胀水准,阻碍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从而对财政政策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挑战。
二是全球金融脆弱性。超过预期或不及预期的经济政策均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进一步收紧全球金融条件,对投资和增长造成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当前金融市场波动率与地缘政治风险的分化正在加剧,资产价格可能并未合理反映战争和贸易争端的潜在影响,这种脱节使得短期内的剧烈冲击更有可能发生。
三是主权债务压力。随着全球利率水准的上升和经济增长的放缓,部分经济体面临较大主权债务压力。债务国需要重塑财政结构,重建财政缓冲,以确保公共债务走上可持续的道路。如果这些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反过来影响其债务偿还能力,进一步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长期而言,全球经济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带来的极端天气和灾害事件,竞争措施导致全球经济效率降低以及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等等。
短期的挑战与长期的结构性难题亟待宏观政策的有效安排,而全球经济系统的重塑则为灵活的宏观政策调控释放了更多的空间,但“暖开机”后的全球经济环境也给经验型政策制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暖开机”前经验的可参照性。以美国联储局货币政策为例,新供给冲击后的中性利率已经走高,“菲利浦斯凹陷区间”内美联储政策制定面临两难境地。较慢的降息速度给予美联储足够的时间逐步评估中性利率是否确实上升,但行动过慢可能会危及劳动力市场。
虽然以更快的速度下调政策利率有助于缓解长期高利率政策受限的经济环境,但如果中性利率实际上已升至疫情前的水准以上,则可能导致降息幅度过大,带来金融系统不稳定性。一方面,严谨清晰的货币政策规则能更好地稳定长期市场预期。当经济变化发生时,美联储可以参照规则逐步做出反应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评估经济的真实状况及其决策的可能影响。另一方面,相机抉择则要求美联储在经济出现转折点时进行相对快速的调整。

做好市场沟通及预期管理

在2025年的“暖开机”过程中,经验主义的决策方法可能不再完全适用,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需要指向明确、落点精准、发力适度的宏观政策。具体而言,2025年的政策搭配将呈现四大特征:
首先,良好的市场沟通与预期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清晰且一致的市场沟通,合理引导公众和投资者的预期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波动,维持市场信心。
其次,广泛的经济资料驱动。政策制定者将依赖更加全面和精细的经济资料来指导政策方向,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及时的资料监测将使政策反应更为迅速和有效,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经济变化。
再次,灵活的货币政策。虽然短期内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中期的供需再平衡仍可能引发价格波动。各国央行将保持对经济环境的敏锐监控,通过灵活调整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在控制通胀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以应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
最后,精准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将聚焦于解决经济复苏中的不均衡问题,尤其是在刺激内需和增强经济韧性方面。政府支出将集中于关键领域,例如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社会福利,确保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持续性。
长期来看,面对全球经济环境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政策制定者仍需在风险管理方面保持高度警惕,重点关注金融稳定,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以确保经济运行的平稳与可持续性,同时布局长期结构性改革,以优化供需结构提升经济的长期潜力,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大公报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