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经济仍显弱内需,更积极的宏观政策料托底完成年度目标

日期:

• 中国11月工业同比增长5.4%略优预期
• 11月消费同比逊预期增长3%,为三个月最低
• 积极的宏观政策料进一步显效,今年经济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在增量政策初步显效以及出口拉动下,中国11月工业同比增速优预期上行,消费增幅则逊预期回落至三个月低位,显示中国内需仍待进一步激发的现实。考虑到四季度以来中国宏观政策释放的积极基调与政策落地的加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目标任务“基本可以实现”。
他们指出,结合当月金融数据整体仍逊预期来看,中国9月底以来推出的增量政策效果仍待进一步显现,加之更加积极有力度的宏观政策“呼之欲出”,预计政策的滞后体现有望支撑后续GDP的企稳。
“11月数据显示需求依然疲软。”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称。
他并称,9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宽松立场尚未转化为足以扭转经济势头的有力行动,尤其是虽然财政政策立场已经转变,但当前还不够激进。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略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为三个月最低增速,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6%;1-11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4%。
1-11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4%。11月工业、投资和消费环比分别增长0.46%、0.1%和0.16%。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上答路透提问时称,尽管受到短期因素影响,11月份个别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从四季度以来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于三季度,经济回升势头没有改变。
他并指出,如果将10月和11月合并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三季度加快0.4、1.4和1.2个百分点。从11月份当月来看,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会议还明确提出“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放到更加优先位置。

供需不平衡问题仍在

总体来看生产端较强拉动了中国11月经济运行,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指出,供需不平衡带来以价换量仍是需求端主要特征。
具体来看,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分析,投资同比增速出现回落,考虑到环比仍然呈现增长,或受上年基数影响压低了同比表现。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认为,11月消费低增长主要反映“双十一”前置的影响,不应过度解读。由于今年双十一较去年提前八天左右开始,导致10月零售异常高增,重点品类如化妆品增长四成,但代价是透支11月零售额。
“如果将10月、11月数据平滑,同比增长在3.9%,明显好于三季度水平,主要体现了以旧换新补贴对消费的积极作用。”他称。
统计局的付凌晖表示,今年中国经济运行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压力有所增大。9月末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积极变化显著增多。从全年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他认为,如果从10-11月份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情况看,仍然明显快于三季度增长。当然也要看到,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称,中国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
中国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日前表示,中国近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政策新提法的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

来源:路透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