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不确定性笼罩,明年料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 经济延续颠簸中前行,“波动大、预期差大”
• 摆脱通缩不易,内需将接力外需
• 投资和消费偏强,出口偏弱,地产“筑底”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将继续设在雄心勃勃的5%左右,以更好引导预期提振信心。但考虑到美国加征关税时点、幅度都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分析人士揣测明年又将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经济延续颠簸中前行。
年末两场重磅经济会议显露中国决策层愿意祭出更多宽松措施,重点指向促消费、拉基建、稳地产、强产业。预计2025年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投资和消费将表现偏强,是经济的主支撑;出口偏弱,地产继续“筑底”。
“决策者将提供足够的国内刺激来抵消关税战影响,但实际上能做多少取决于贸易战2.0如何发展,…2025年可能又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麦格理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称。
他认为,如果外部冲击温和,决策层不需要做得太多,内需明年料继续保持疲软;但如果冲击足够严重,内需在政策刺激下将再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他对中国明年增速预估为4.7%。
路透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报导称,中国领导层同意2025年预算赤字率拟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安排,这将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拟将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继续设为5%左右,并拟发行3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
“明年可能延续‘波动大、预期差大’”,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团队也称。
该团队预计中国2025全年GDP实际增速5%左右、名义增速4.8%左右,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5%、5.1%、5.1%、4.7%;但鉴于可能的关税冲击,政策实际力度和落地节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应经济节奏也会“变数较大”。
全球经济2025年恐也面临更多风险。如果特朗普政府实施美国进口关税并引发贸易战,这可能意味着新一轮通胀、全球经济放缓,或两者兼而有之。此外,乌克兰和中东的冲突、德国和法国的政治僵局等也使前景不明朗。
摆脱通缩不易
中国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第六个季度为负,亦是1999年以来最长的一次,当时为连续七个季度负值。名义GDP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使得市场主体与宏观数据形成“体感温差”和“预期温差”。
“实现5%增速目标是一回事,让中国摆脱通缩螺旋是另一回事,这需要新一轮信贷上升周期,”胡伟俊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需要高度重视物价指标,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名义GDP增速,“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可设置为‘双5’,即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达到5%。”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放在更加优先位置,要求“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团队预计,明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5%左右,能源和食品对CPI的贡献可能走弱,而核心CPI的表现将成为关键;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全年同比下降1.1%左右。
“GDP平减指数将呈现趋势回升态势,”该团队预计,明年全年GDP平减指数为-0.1%。
得益于近期政策放松的效果和近期出口势头,世界银行最新预期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9%,高于其6月预测的4.8%;预计明年增速将降至4.5%,先前预测为4.1%。
内需接力外需
在出口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之际,分析人士预计2025年内需将接力外需。
“明年三驾马车拉动作用调整,内需接力外需。消费延续上行,投资温和回升,出口小幅回落,”章俊团队称。
该团队预计,在“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及消费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基础上,整体消费支出增速有望继续回升,202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拉动或达2.9%,比2024年上行0.4个百分点;同时,新一轮化债政策落地和特别国债政策加码,有望带动政府投资意愿和能力回升,预计资本形成对GDP拉动或从2024年1.3%上升至2%。
但出口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既有2024年高基数的影响,也有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剧的考量,净出口对经济拉动或从1.2%下降至0.1%。
展望2025年,熊园团队称,考虑到出口可能放缓,但消费、投资等内需可能修复,预计明年全年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将小幅放缓至5.3%;居民收入增速反弹可能推动消费温和修复,但消费倾向可能仍偏低,政策支持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料小幅提升至4.5%。
投资方面,明年基建投资预计保持高增在9%,实物工作量有望进一步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今年高位可能小幅放缓至8%,因一方面明年设备更新投资增速料仍高,但另一方面出口或走弱,叠加产能利用率偏低,可能拖累制造业投资回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预计增4%。
来源:路透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