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要“夺河购岛”?

日期:

摘要

特朗普的政治行为极具表演性,民粹主义渲染的地缘主张可以为 MAGA 群体提供情绪价值,淡化其与科技右翼在重要议题上的分歧,优先服务内政目标。少数带有门罗主义色彩的地缘主张兼具严肃性,主要是作为谈判筹码以实现其他真实目标,其中成本不高的部分可能会在谈判过程中付诸实践,以实现利益交换。总的来说,政治表演、内政优先、极限施压、利益交换,或将是特朗普本届任期的重要特征。

一、想法从何而来?

巴拿马运河的重要价值。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峡最狭窄处,该国中部的巴拿马运河是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运咽喉”,也是联系美国东、西海岸的最佳航线。如果没有巴拿马运河,船只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需要绕行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麦哲伦海峡或德雷克海峡,多出上万公里。与之类似的是联通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的苏伊士运河,2021年的货轮搁浅堵塞运河事件导致大量船只绕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从罗斯福到卡特,运河控制权易手。修建运河的设想最早可追溯到16 世纪的西班牙。1903 年1 月,美国国务卿与哥伦比亚总统签订《海-埃兰条约》,规定美国永久获得在哥伦比亚拟建运河土地的可续租权,但随后被哥伦比亚参议院否决,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遂将策略调整为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同年 11 月,巴拿马宣布独立,双方立即签署条约,授予美国修建和无限期管理巴拿马运河区的权利。运河修建从 1904 年启动,1914 年完工。
二战后,美国与巴拿马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特别是 1956 年苏伊士危机后,埃及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导致要求美国移交运河控制权的呼声日隆。70 年代,以尼克松的缓和政策为背景,双方开始谈判。1977 年,时任总统卡特签署《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规定自 1999 年 12 月 31 日起,巴拿马将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批评该条约。2023 年8 月 23 日的共和党预选首辩之夜,特朗普没有参加辩论,而是在辩论开场前的几分钟在X平台上播放了与卡尔森的专访视频。专访中,特朗普称“是美国人修建了运河,建成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却用1美元的价格送出去了”。
特朗普也不是第一个批评 1977 年条约的共和党人。如同今天的通胀、移民问题,运河在当时也是美国政治的焦点议题之一。里根在 1976 年党内初选和 1980 年总统竞选期间都曾抨击过这一条约,但未能阻止条约在 1979 年生效,在两个总统任期里也没能改写局面。
购买格陵兰岛的说法也并非突发奇想。特朗普早在2019 年 8 月就提出过购买格陵兰岛的想法,甚至在被丹麦首相拒绝后,取消了原定于9月初访问丹麦的行程。
特朗普同样不是第一个觊觎格陵兰岛的美国总统。早在 1860 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就曾委托调查格陵兰岛,报告指出该地的自然资源可能适合进行战略投资。1867 年,美国国务卿首次提出购岛计划,被国会否决,同年美国从沙皇俄国手中买下了阿拉斯加。1946 年,时任总统杜鲁门正式向丹麦开价1 亿美元,丹麦政府没有统同意,最终达成协议将格陵兰岛纳入美国防御体系。冷战期间,美国在格陵兰设立的空军基地成为监测苏联的第一道防线。
战略价值重新凸显。冷战结束后,美国购岛的兴趣减弱,多年未再提起。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融化,为各国在北极地区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2017 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极航道”明确为“一带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此番再度被特朗普所觊觎。

二、目的是什么?

三种情况的组合:真实的目标,谈判的筹码,表演性的威胁。
与关税一样,特朗普的多数激进主张属于极限施压的谈判手段,而非真实目标。当年杜鲁门提出购买格陵兰岛是秘密进行的,直到 45 年后解密档案时,这一往事才为世人知晓。如今特朗普更乐于在公众面前公开抛出激进主张,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只是口号虽激进,执行需务实,特朗普的激进主张在落实过程中往往要打折扣,典型例子是他在竞选时宣称能在上任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如今已经改口“希望在6个月内结束”。再比如,特朗普誓言要限制和驱逐移民,当科技右翼与 MAGA 阵营在 H-1B 签证问题上发生分歧时,特朗普选择为马斯克站台,并强调“合法移民”对美国的重要性。
这可以提示特朗普本轮操作的第一个目的,通过表演性的威胁为 MAGA 群体提供情绪价值。MAGA 是特朗普铁打的基本盘、最坚实的票仓,科技右翼带来了竞选资金、放大了 MAGA 运动的影响力,但双方在思想、认知等方面根本不在一个频道,H-1B签证事件已经暴露了这一点。竞选结束后,特朗普看似“三权归一”,实则暗流汹涌。共和党在众议院仅领先四个席位(219:215),在众议院议长第一轮选举中,三名共和党人反水导致约翰逊未能获得超过半数选票(216<217),特朗普亲自致电说服其中两人,才让约翰逊以最低所需票数过关(218>217)。
所以,在摆脱民主党和共和党建制派的掣肘之前,特朗普需要团结 MAGA 和科技右翼。特朗普在 H-1B 签证事件中支持科技右翼符合其现实利益,但会伤害 MAGA 的情感。此时抛出夺回巴拿马运河、购买格陵兰岛、兼并加拿大等具有表演性和民粹主义色彩的激进主张,及时回补了MAGA 的情绪价值。
第二个目的是作为实现其真实目标的谈判筹码,这也是特朗普从商人到总统的惯常操作。与“全面关税”和“24 小时结束俄乌冲突”一样,夺河、购岛、兼并,要么不具备实操性,要么操作成本极高,但在信誓旦旦的口号和民粹主义的渲染下,特朗普的对手方往往面临政治和舆论压力。此次特朗普提出购岛后,在 2019 年购岛事件时即担任丹麦首相的弗雷泽里克森召开了紧急会议,并表示 “期待能在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后进行进一步磋商”。
那么特朗普的真实目标可能有哪些?丹麦是在英国和德国之后,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规模第三高的欧洲国家,对丹麦施压或有助于俄乌停火谈判。一个联动观察是,马斯克近期也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向英国和德国领导人发难,三个国家合计贡献了欧洲对乌军援规模的 46.8%。
巴拿马运河 2024 财年的总收入为 49.86 亿美元,美国是第一大用户。特朗普批评美国海军和商业船只被不公平对待、要求降低费用,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局长则表示“为美国船只提供运河通行费优惠将违反国际条约中对运河中立性的规定”。
另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均位于西半球,与美国在地理区位上相近且具备战略价值,这让热衷于门罗主义的特朗普有机会将其激进主张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经济、军事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战略影响力,同时攻击其他国家在西半球的合理经营,顺便为特朗普在这些国家的双边谈判中增加筹码。

三、还会发生什么?

特朗普可能会尝试抛出更多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地缘政治主张。攘外需先安内,但在重塑美国国内格局的过程中,特朗普阵营的内部矛盾始终是一个隐患。适时抛出与美国相关的地缘政治主张,例如把加拿大吸收为第 51 个州、把墨西哥湾改名美国湾,科技右翼往往不关心这类议题,特朗普也不必严肃地付诸实践,却可以激发 MAGA 的满足感。往后看,类似的候选议题还有古巴、委内瑞拉等。
作为谈判筹码的地缘主张会随着谈判进程同步演绎。特朗普对待这类议题的严肃性更高,但由于紧迫性不强或者难以低成本解决,可以用于交换利益。交换利益的基础在于美国确实有能力对相关议题施加一定影响力,例如格陵兰本身是丹麦王国的一个自治领土,自主管理其司法事务、警务和自然资源,与丹麦本土的关系微妙。近日格陵兰自治政府总理顺势表态“不想当丹麦人、不想当美国人,我们想当格陵兰人”。特朗普很可能无法买下格陵兰,但具备影响格陵兰脱离丹麦的潜在能力,以便于未来部署更多战略影响力。
成本不高的内容可能会在谈判过程中优先付诸实践。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谈判,大致沿着先少量、后加量,先低依赖度、后高依赖度的原则。因此,特朗普的地缘主张也不会都是单纯的政治表演或要挟。例如,强行回收巴拿马运河将面临法律和声誉的巨大成本,但以提高关税的方式威胁巴拿马在通行费和运河管理等方面做出让步,凭借国家实力以低成本实现利益交换,是有可能的。
总的来说,政治表演、内政优先、极限施压、利益交换,或将是特朗普本届任期的重要特征。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