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对于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第二任期有不少想像,但或许很少人想到,原本主打「孤立主义」的特朗普会走上「扩张主义」的道路: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州」、占领格陵兰、夺下巴拿马运河。
当然,特朗普永远不缺惊世骇俗的主张,前述说法很可能只是虚张声势,目的就是迫使加拿大、丹麦、巴拿马让步,或也可能纯粹炒作民粹,就像选前他曾经夸下海口的「会在24小时内停止俄乌战争」,总之有不少前例能让外界怀疑:特朗普的说法可能不是真心。
但如果从美国历史与战略视角来看,在撕除自由民主这层遮羞布后,其实也有不少证据能够支持,特朗普或许真的志在扩张,不论是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五十一州」、夺取格陵兰,或是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这些「征服邻居」的计划在特朗普眼中,或许不仅可行,甚至还是美国伟大遗产的必然延伸,更是「相当美国」的本质体现。
注:2024年12月12日,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中)和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左)与各省长举行视像会议,商讨应对美国候任总统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胁加征关税的回应措施。
并吞加拿大一举多得
首先是把加拿大并吞为美国的「第五十一州」。
这种「伟大」提案,看来是某种荒谬的天马行空,但仔细观察,却也可以是「美国精神」的另类演绎。关键在于,这背后蕴藏着无所畏惧、志在霸业的「西部牛仔」心态,并将国际边界视为可随意打破的障碍。
而要理解这种心态,首先需要回顾美国历史上的不断扩张。从19世纪的「向西扩展」,到美国吞并夏威夷、阿拉斯加,再到南北战争后的领土扩张,这段过程彰显美国不断拓展版图、提高影响力的雄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其实不算诡异的突变,而是美国历史一贯扩张传统的延续;且特朗普的提议,无非是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表述:无论加拿大人是否愿意,美国领土应该像美国梦一样不断延伸。
当然,「两国一体」的直接逻辑也发挥一定作用。毕竟美国与加拿大有着太多相似处,从文化、语言到经济结构,两国看似彼此独立,却在实际运作中有着强烈的相互依存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朗普的提议也可以看作是对「两国一体」局面的合法化:既然加拿大与美国之间有这么深的联系,为什么不能将这些联系上升为法律层面,让两国直接合并呢?
另外,特朗普或许也考量了美国的经济与安全。从华盛顿的立场来看,加拿大无疑对美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石油到矿产,这些都可以进一步强化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安全领域,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版图能进一步巩固北美的防御屏障,将北方的潜在威胁「消除」于无形,美国甚至能进一步深化探勘北冰洋。
种种现实利益,让特朗普的提案显得「合情合理」。无论外界如何反应,从特朗普的角度来说,并吞加拿大都是「一举多得」。
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一直扬言要收加拿大作「美国第51个州」,加拿大前总理克瑞强(Jean Chretien)1月11日反击特朗普,称其做法只会令加拿大更团结。已宣布辞职的加总理杜鲁多12日在社交平台X上声援后者。
夺取格陵兰来让美国再次伟大
再来是夺取格陵兰。
首先,特朗普对格陵兰的兴趣同样不是美国历史的孤例。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多次试图购买格陵兰,甚至在二战期间,也曾有过为「保卫西半球」而占领格陵兰的计画;冷战时期,美国更曾将格陵兰视为战略要地,扩大了军事基地。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的提议无非是这段历史的延续:如果格陵兰对美国如此重要,为何不直接并入美国版图?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格陵兰的自然资源有关。近年随着极地冰层融化,格陵兰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及航道位置都受到全球关注。特朗普深知,控制这片土地意味着能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据有利位置,对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产生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夺取格陵兰无疑是对美国实力的加冕,符合华盛顿作为全球强权的战略需求。
另外,吞并格陵兰还是具有国家威望的象征意义。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世界观中,美国不仅是世界强权,更应该是超越国际法的特殊存在。因此将格陵兰并入美国,不仅是要提升美国的经济、军事利益,更是要彰显美国「非凡的政治实力」,是美国永远能够外于规则、站在全球体系顶端的现实宣言,也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直接政绩。
控制巴拿马运河就是美帝国主义缩影
接着是控制巴拿马运河。
从现实来看,巴拿马运河不仅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航道,更是全球贸易命脉枢纽。美国曾通过拥有运河的控制权,打破了世界贸易瓶颈,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据特朗普所说,「中国成了运河的最大使用国」、「中国正借此渗透拉美」。
因此对特朗普来说,这场争夺不仅关乎美国对于一条运河的控制,更关乎美国对于全球贸易格局、乃至拉美区域秩序的再塑造。在特朗普的话语体系中,失去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拉美「后院」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夺回运河,则象征美国再次掌控全球贸易脉动,也是为了阻止中国的影响力。
而这背后,折射出「门罗主义」的当代镜像。回顾美国过去对巴拿马等拉美国家的种种干预,不论是由美国主导的运河建设与控制,还是对于各国政权的废立、经济的干涉,拉美的伤痕无疑是美帝国主义的长期缩影。如今特朗普再提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无疑是对既定历史的鲜明延续。
美国本色的直接展演
整体来说,特朗普提出的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州、夺取格陵兰与巴拿马运河的计画,正如他其他的标志性政策一样,充满争议与挑战,却也深刻地反映他对美国全球地位的理解,以及对于美国本色的真实展演。
这些计画都不是单纯的地理扩张,而是对美国在全球体系主导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对特朗普来说,不论是加拿大、格陵兰还是巴拿马运河,它们都是美国作为全球强国所「应该拥有的资源与领土」,即便目前归属他国,也不过是「未完全美国化」的宝藏地带,如果美国想要,其他国家就必须毫无反抗、乖乖双手奉上。
这种唯我独尊的「美国优先」思维,其实反覆在美国历史上展演,不论是美国当前版图的成形,还是对于拉美国家的长年蛮横干涉,又或是强逼各国「脱钩」中国,甚至是过去长达20年的中东「反恐」战争,美国向来凌驾于国际法、并且屡屡践踏既定建制。
如今特朗普惊人的吞并计画,不过是用最直白方式,展现了美国作为强权的真实面貌,外界之所以为此惊咋,其实更多是惑于所谓「自由民主话语」的虚假妆容,而忘了这副圣母面孔下,其实满是扩张野心的欲深溪壑。
当然,如前所述,特朗普或许不是真心的,而是为了谈判虚张声势;但如果他是真心的,从美国的强权本质来看,这种「本色展演」又「有何不可」呢?
来源: 香港01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