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酵期”的焦点?

日期:

摘要

1月以来,特朗普“百日新政”徐徐展开,国内地方两会等全年部署也在加速推进。2月,数据空窗之下的“政策发酵期”,国内外分别有哪些焦点与期待?

(一)1月海外市场的主线?特朗普政策“反复”,避险情绪明显升温

1月,特朗普新政首秀,部分政策反复摇摆。截至2月6日,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已签署86项总统行动命令,数量远高于第一任期。而市场最为关注的贸易领域,特朗普出现了多次反复。例如曾威胁自2月1日起对加、墨征收25%关税,但随后又延期1个月,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同时,美国经济数据、就业数据等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第一,消费仍有韧性,但投资已显疲态。第二,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50.9、2022年10月以来首次突破荣枯线;而服务业PMI再度低于预期。第三,1月非农低于市场预期,但失业率、平均时薪等均强于预期。
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数据反复,叠加外部扰动等,海外风险资产波动加剧、避险资产表现较好。除宏观因素外,市场对“美国对进口金属加征关税”的担忧,也加速了COMEX市场金、铜等品类库存的积累,1月以来,COMEX金、铜与伦敦金现、LME等市场间价差明显走阔。

(二)1月国内市场的焦点?经济数据受春节扰动,财政等政策应对积极

1月,国内宏观主要有三大特征:
第一,“前置”的春节导致国内经济数据受明显扰动春运对供给端压制更明显,制造业生产指数回落2.3pct、幅度大于新订单指数。分行业看,消费品和高耗能行业等劳动密集型PMI跌幅更大。建筑业再度收缩,而服务业在改善。
第二,年末广义财政收支均继续“赶进度”,彰显了财政的“韧性”和“决心”。2024年12月,广义财政支出当月同比10.6%、较11月增速提升6个百分点。整体上,在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支撑下,2024年广义财政累计收支差额已超近年同期平均水平。
第三,外部压力仍在,但政府有力地应对,有效平抑了市场的波动。汇率方面,央行对内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增加外汇供给;对外发行600亿离岸央票,收紧离岸流动性。权益方面,政府释放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同时延长考核周期,提升了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三)2月宏观聚焦的关键?海外关注关税的演绎,国内关注政策预期的发酵

2月,特朗普百日新政尤其是“关税政策”的演绎,或仍是海外聚焦所在。重点关注特定行业关税与全球关税:2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或将推行全球对等关税;具体实施方式上,美国或将各类商品的关税税率抬升至全球平均水平。2月18日前后,部分产品关税威胁也需留意。
国内经济,一方面,关注两会前政策预期的再度发酵。从地方两会与“新春第一会”布局来看,全国“两会”或有两大期待:第一,2025年北京、上海公布的目标5.0%左右,为全国GDP增速目标设定提供参考。第二,财政、货币政策或延续“更加积极”、“适度宽松”的基调。
另一方面,聚焦财政的前置发力与部分产业政策带来的相关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指引下,2025年初财政前置发力,或将重点体现在隐债化解、专项债优化、“两新”加力扩围三方面。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

来源:格隆汇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