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4年,全球炼油能力53.37亿吨,中国炼油产能9.7亿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8%,位居全球第一,成品油总消费超4亿吨,占据全球第二的消费地位。成品油更是国际经济运行环境中名副其实的经济血液,更是国内经济的晴雨表。其中汽油主要应用于燃油车,柴油主要在用于物流交通车辆,工程基建及农业等大型机械,目前国内产能集中在山东华东及华南等沿海一带,年度贸易流通量超2亿,是能源产品中交易量最高的品种。资源流向大格局为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山东及东北多以车单输送至华北一带,其余通过船单运送往华东、华南一带,根据套利情况阶段性运往西南、华中等地。华东上接山东东北,下运华南及华中,是国内成品油贸易最活跃的集散地,西北以中石油及延长集团为主,为当地及西南等地保供。
近十年国内汽柴油价格基本实现了高度市场化,从十年汽柴年均价格表现来看,高点出现在2022年,低点出现在2016及2020年,汽柴油高低点年均最高价差分别达3329元/吨、3600元/吨。价格波动率柴油更高,和原油相关性也随着各年份供需、心态、预期、政策等因素大幅波动。
近十年汽柴油价格走势和原油基本同频,成本是影响价格波动的主因
从十年价格走势来看,国际油价及汽柴油价格均呈现”M”走势,十年均价布伦特及汽柴油分别收于7293元/吨、6421元/吨、66.45美元/桶。最高价出现在2022年,上半年俄乌战争导致成本大涨,炼油利润缩减,产能利用率走低,市场几度货紧价扬,助推价格涨至高位水平,下半年随着增发出口配额,柴油全面吃紧,价格连续两个月处于最高限价水平。低点出现在 2016及2020年,前者因国际油价受页岩油产量增长,供应过剩导致油价暴跌,成品油价格跟跌,后者因公共卫生事件,全球消费锐减,供需失衡,价格走跌。
表1:2015-2024年十年年均价一览表(单位:元/吨、美元/桶)
图1:2015-2024年原油及汽柴油十年价格走势对比图(元/吨,右轴:美元/桶)
近十年汽柴油价格波动率均超40%,柴油波动率更高
过去十年原油及汽柴油价格波动率分别为84%、46%、56%,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之首,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多而广,供需、地缘、金融属性、天气、产油国政策等,支撑其具备较高的价格波动率。汽柴油十年年均波动率来看,柴油因下游使用场景更多,季节性淡旺季更明显,而具备高于汽油的价格波动率。这也和柴油贸易活跃度高于汽油正相关,波动率高的品种贸易活跃度也要更高。分年份来看,过去10年,柴油波动率6年高于汽油,4年低于汽油。
从波动率最高的年份来看,原油出现在2020年,波动率高达115%,主因新冠疫情爆发、迅速吞噬全球需求,且沙特和俄罗斯开启价格战,受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冲击,全球需求骤然萎缩,需求弱势对国际油价的拖拽效果极为明显,布伦特跌至19.33美元/桶,为2001年后的最低点。
另外,2020年4月20日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负油价”,WTI价格跌至-37.63美元/桶的罕见低点。汽柴油高点均出现在2021年,年波动率均超过40%,主因当年疫情控制较好,消费复苏明显,叠加上半年炼厂集中检修,原油持续上扬,成本及供需端共同利好带动价格走高,下半年情绪混芳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国内社会资源锐减,柴油一度涨至限价,而后随着供需矛盾缓解,迅速高位回落,为全年带来较高的价格波动率。
图2:2015-2024年原油及汽柴油价格波动率趋势图
和原油相关性汽油高于柴油,在成本及供需间不断切换
2015-2024年十年间,通过观测国内汽柴油和原油的相关系数发现,十年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汽油0.68,柴油0.61,均为正相关,原油成本无疑是影响价格波动的主因,供需、心态、预期、政策等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相关系数影响着价格,柴油季节性淡旺季特征更明显,和原油相关性低于汽油。
图3:2015-2024年汽柴油与原油相关性走势图
分年份来看,2016、2019、2022三年汽柴油相关系数均低于各自的十年均值,定价机制完善、增值税下调、俄乌战争及增发配额使得供需、心态、预期对成品油的影响增加,是这三年成品油与原油相关性较低的主因。
供需双跌是趋势,合规化不断加深下价格竞争更公平
随着十四五期间汽柴油消费陆续达峰,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供需双跌是趋势,行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供需的博弈也将给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心态和供需对价格的影响继续增加,汽柴价格波动率依旧处于较高水平。
另外随着2025年2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可以看出其中对流通领域的批发及零售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核心目标是健全成品油流通管理体系,加强流通领域的合规监管,进一步提高行业各环节的合规化水平,为市场的存量竞争提供更好的营商条件。
来源:隆众资讯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