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联储还降息吗?

日期:

2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1月的CPI数据。数据显示,1月CPI环比上涨0.5%,这一涨幅创下了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与经济学家预期的0.3%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该数据使得CPI同比增速升至3%,高于去年12月的2.9%。这份远远超过市场预期的通胀数据报告,点燃了市场对于美国高通胀将卷土重来的担忧情绪。在股票市场上,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双双下跌,这反映出投资者对通胀数据的不安情绪,因为通胀往往会对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股票的估值。与此同时,债券收益率飙升,表明投资者在寻求更高收益以应对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
对于这一显著的数据变动,上周以来,美国各种观点不绝于耳。
首先,在美国1月CPI数据公布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在美国国会作证时重申,美联储并不急于降息。“在通胀问题上,我们已经接近目标,但尚未达到目标。今天的通胀数据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鲍威尔对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美联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没有完全达到目标。”
紧随鲍威尔的步伐,当地时间本周一,美联储理事鲍曼在2025年美国银行家协会(ABA)社区银行家大会上表示,美联储在决定降息之前,需要对通胀持续下降建立更大信心,并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对经济前景带来的不确定性。
其次,从民间声音反馈来说,素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在美国1月CPI数据公布后撰文指出,该数据可能彻底打消了美联储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并引发了市场对通胀压力持续的担忧。
照此说法,美国今年真的不会降息了吗?如果这样,去年美联储开启的降息周期,岂不是要戛然而止。这对于鲍威尔而言,是不是有些尴尬呢?如果要进一步分析美联储今年的政策选择,需要理解通胀指标对影响美联储降息决策的分量有多大。
通胀率一直是美联储降息与否的主要考量。2022年,美联储之所以加息就是为了抑制通胀率过高,而后来之所以降息就是美联储认为通胀率已经降到了接近2%的目标,而且预期未来通胀率保持稳定。美联储设定的通胀率目标是2%,1月的通胀率就已经达到3%了,明显超过2%的目标。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特朗普开始挥动关税“大棒”,美国通胀的预期会越来越高。
推动美国通胀上升的另一个因素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总统特朗普三度对关税加码,掀起了新一轮关税行动: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征收对等关税以及最早将于4月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这一轮关税行动被认为将影响包括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和盟友在内的许多国家,并冲击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秩序。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通胀预期。关税不仅影响直接进口的商品,还会影响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最终,它会反噬到美国消费者,增加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例如,美国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后,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随之上涨,直接推高了消费者物价指数。
由于企业和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会上涨,这种预期本身也会推动实际通胀上升。例如,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将给美国经济带来额外的价格压力,这种预期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在决策时更加倾向于提价或增加支出,进一步推高通胀。
当前,随着特朗普在贸易政策上的强硬立场,美联储正面临一个微妙的局面:即美联储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保持利率不变,并观察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而非仅仅基于政策声明采取行动。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预计今年将继续出现通胀回落和降息。近期,消费者物价指数令人失望,但这可能是季节性调整导致的问题。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