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联储奥尔:经济回暖支撑降息预期,纽元短期波动有限 – FastBull

日期:

因油价持续下行、石油需求减弱、炼油利润率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2024年全球油气巨头利润均出现下滑。

当地时间2月19日美股盘后,“股神”巴菲特持续加仓的西方石油公布了其新一季财报,2024年第四季度西方石油亏损2.9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盈利10.3亿美元。

西方石油的财报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全球石油企业的盈利困境。五大国际石油巨头此前均已公布财报,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Shell)、雪佛龙(Chevron)、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埃森克美孚(Exxonmobil)合计调整后利润约为102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了204亿美元,降幅达到了17%。

其中,英国石油全年利润同比下降35%至89.15亿美元,公司第四季度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1%至11.69亿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第四季度最低利润。壳牌全年利润为237.16亿美元,同比下滑16%,公司第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36.6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73.1亿美元几乎“腰斩”;雪佛龙2024年全年调整后净利润17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7.35%;埃克森美孚实现净利润336.8亿美元,同比下滑6.5%;道达尔调整后净利润为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1%。

炼油利润显著下降

油气公司整体利润下滑背后主要受到下游炼油业务利润下滑的影响。分析师表示,油气公司通常包括上游和下游两大业务,上游业务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等;下游业务则包括石油的炼油、精炼、销售等。

分析师称,自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炼油厂利润率一直低于2019至2023年期间的平均水平,全球经济环境疲软导致需求下降,同时非洲和亚洲的炼油新产能竞争加剧,加剧了市场压力。

具体来看,英国石油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炼油业务出现3.02亿美元亏损,平均炼油利润率为13.1美元/桶,低于去年同期18.5美元/桶;雪佛龙2024年第四季度炼油业务亏损近3.5亿美元,为其自2021年初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道达尔能源2024年第四季度炼油利润率为25.9美元/公吨,较2023年同期的50.1美元/公吨大幅下滑。

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后续原油采购成本上升、关税等政策风险,以及重质原油的加工挑战,都可能进一步压缩炼油企业的利润空间。

中国石油行业两大领头羊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近期发出预警,成品油消费已提前达峰,市场出现转折,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竞争。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中石油报告”)称,成品油2024年消费不及预期,市场出现转折:2024年中国成品油消费为3.9亿吨,同比下降2.4%。

据中石油报告,中国炼厂2024年平均开工率74.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全行业炼油毛利润降至70元/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290元/吨、360元/吨。

2025年原油供需不确定性加剧

对于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前景,国际能源署(IEA)的判断并不乐观。在2月最新发布的月度石油报告中,IEA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日增长量为110万桶,高于2024年的87万桶。低于OPEC此前对2025年、2026年石油消费量将增长140万桶/日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市场对石油需求何时将达到峰值争论不休。IEA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印度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经合组织的需求量预计将在2024年小幅增长后结构性回调。

近期,美国银行则在分析报告中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大幅下降,石油需求正接近峰值。“原油需求将持续疲软。我们认为,到2030年,全球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应低于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年增速可能难以突破1%。”

美国银行表示,预计到2030年,原油需求增长将大幅下降,从2025年的日增110万桶下降到2029年日增40万桶。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对绿色能源接受程度的增加成为导致石油消费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逐步体现,原油累库预期较强。

中石油报告中则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进一步下滑至3.82亿吨,同比下降1.9%;同期成品油产量约为4.22亿吨,供大于求4000万吨,相比2024年扩大12%。

在供应面,全球原油市场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沙特未来或倾向于逐步增产,争取更多市场份额,逐步放松之前的自愿减产。

根据IEA的分析,2025年1月,全球石油供应量大幅下降95万桶/日,至1.027亿桶/日,主要由于北美地区季节性寒冷天气影响了供应,但供应量仍比去年同期高出190万桶/日,其中美洲地区的增产贡献最大。IEA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量将增加160万桶/日,达到1.045亿桶/日。如果OPEC+自愿减产措施得以维持,非OPEC+产油国将贡献大部分增量。

来源:新华财经


[ad_1]


[ad_2]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Share post:

订阅

spot_imgspot_img

流行

相关文章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