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市场将如何演绎?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上周,A股各主要指数继续上扬,上证指数周内上涨0.97%,报收3379.11点,深证成指涨2.25%,创业板指涨2.99%。
主题题材方面,AI方向仍是资金热捧题材,宇树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主题涨幅居前,此外新型工业化、工业母机题材也表现活跃。谷子经济、煤炭等题材表现较弱。
后市市场将如何演绎?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1. 中信证券:料市场会更加聚焦明确的产业逻辑兑现
中信证券表示,高度依赖资金接力的纯主题板块未来可持续性有限,料市场会更加聚焦明确的产业逻辑兑现,年初以来“大象起舞”的行情只是核心资产重估的开端。首先,从情绪和仓位角度来看,热门主题的超额换手率和成交占比均处于历史极高分位,活跃资金仓位已升至过去五年的最高水平,料后续纯粹依赖资金接力的板块行情持续性有限。其次,从产业逻辑角度来看,DeepSeek大规模部署和应用,以及阿里巴巴CAPEX大幅超市场预期意味着国产AI已经从映射和主题阶段迈向真正的产业趋势,大市值公司的高利润弹性会使得缺乏业绩的纯主题小票吸引力大幅下降,预计未来市场会聚焦优质龙头,摒弃单纯博弈炒作。
从配置的角度来看,科技板块中建议重点关注国产算力链、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AI应用、以及端侧AI三大主线;传统核心资产中想象空间足够大、低位时间足够久、机构持仓出清相对彻底的锂电和创新药亦值得关注。
2. 银河证券:A股市场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显现
银河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本周市场维持震荡向上,科技股表现突出。民营企业座谈会及阿里财报推动市场信心提升,预计市场继续震荡向上概率较大。中长期看,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A股市场迎来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有望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和红利板块。科技创新主题基于自主可控逻辑,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趋势;扩大内需导向下的“两重”和“两新”主题在政策支持下值得关注;红利板块中,央国企具有较高安全边际。
3. 海通策略:春季行情正在演绎 产业政策将进一步聚焦科创
结合民企座谈会、地方两会等重要会议,未来产业政策或进一步聚焦科创,消费地产、安全等也受重视。我国宏观环境具备培育科技巨头土壤,股市制度环境也为科技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中国科技“七姐妹”正崛起中。春季行情正在演绎中,结构上AI浪潮引领下的科技是持续性主线,存在预期差的消费医药及地产也应重视。
4. 广发策略:情绪指标为何失效?科技成交占比能到多高?
如何看25年春季躁动的持续性?过往来看,风险偏好最高的阶段是春节到两会。春节后的30个交易日,整体中小盘风格都不错。3月下旬到4月下旬,开始交易一季报预期,股票出现分化,风险偏好略有下降。4月中旬以后,整体风险偏好明显下移;有少部分板块可能走出基本面趋势,即所谓的“四月决断”。科技仍是主线,后续对于科技行业的参与思路,可以沿着“低位成长分支”以及“25年有业绩兑现”两条线索展开。首先,低位成长可以关注军工、文化出海、卫星、医疗设备、AI教育等。其次,找25H1有较大概率出现即期基本面兑现的科技领域,目前看主要在端侧硬件、机器人/智驾、推理侧算力等。
5. 中泰策略:国内科技突破与国际地缘局势演绎或带来哪些影响?
国内方面,DeepSeek突破下,民企座谈会上对于互联网等产业态度好转与需求侧政策定力强化并存。国外方面,慕尼黑会议之下美国主导秩序的崩塌带来中国地缘影响力的显著上升与贸易保护上升下,出口压力同在。故2025年资本市场亦将呈现“强预期,弱现实”的特点,风险偏好或相对此前趋势抬升,但盈利等压力依然较大。中期维度下,建议维持红利类资产、债券等组合主线不变。科技股会反复活跃,且波动加大。就短期节奏而言,民企座谈会的积极信号或将驱动两会前强势的行情延续,而互联网大厂或最为受益。伴随
6. 东吴证券:科技成长风格内部轮动为主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市场风格维持科技成长。当前市场处于科技成长风格阶段,美元筑顶和流动性逻辑支持市场估值抬升,科技成长风格将持续演绎,短期内风格切换概率较低。
内部轮动基于产业趋势,科技成长风格内部轮动从“海外映射”转向“内生产业趋势”,AI产业链内部轮动将更多关注落地进展、事件催化,以及衍生产业链交易,如上游推理算力(云计算、AI芯片)、中游大模型、下游应用(机器人、AI PC、AI眼镜、电商、游戏、医疗等)。关注多领域轮动机会:中短线来看,AI内部轮动可能从机器人、DS产业链轮动至AI眼镜、AI手机、AI PC、IP资产储备估值重估、智能驾驶、AI医疗等相对低位方向。此外,新能源、低空经济、数据要素等方向也值得关注,具体轮动催化可能来自行业政策、基本面预期变化、行业事件等。
7. 华金证券:春季行情进行中,风格不变
华金证券认为,外部事件偏积极,流动性宽松支撑成长风格。当前外部环境偏积极,国内政策宽松预期持续,外部风险下降,科技产业趋势向好,流动性短期可能维持宽松,这些因素共同支撑成长风格短期难改变。政策导向和高景气行业占优。在流动性宽松的业绩空窗期,政策导向和高景气行业表现占优。科技和消费是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科技产业趋势不断上行,消费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这些行业有望成为配置主线。
关注补涨的大金融、消费、非TMT成长行业。春季行情中后期,前期涨幅靠后的行业可能补涨。银行、电力设备、商贸零售、房地产等行业涨幅靠后,估值性价比较高的客车、船舶制造、风电等成长细分行业值得关注。
8. 光大策略:科技风潮还会朝哪些方向扩散?
当前市场情绪较为积极,叠加诸多利好因素,今年春季行情或许也会出现两条主线。当前市场情绪较为积极,2月21日市场成交额更是突破2万亿元,较高的市场成交额有望同时容纳多条主线。向后看,受中美关系缓和、两会政策催化、AI叙事短期难证伪等因素影响,市场情绪未来很可能仍将保持活跃,今年的春季行情很有可能也会出现两条主线。除科技外,消费在潜在政策催化及低交易拥挤度下,未来或最值得重视。
9. 兴证策略:AI行情 如果畏惧高山 哪里还有洼地?
而随着TMT成交占比短期升至历史高位,一度引发了市场对行情终结的担忧,但正如我们在2.16所判断的,板块在快速放量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整固,但通常不会导致行情系统性终结,影响主要在于结构,更多会以内部轮动和高低切换的方式消化短期过热的市场情绪。在产业催化和政策的驱动下,AI仍将继续成为市场的主线聚焦方向。因此,尽管本周AI板块出现了阶段性的震荡波动,但最终还是在疑虑、分歧中,再度迎来上行、再创新高,我们此前重点推荐关注的运营商、光模块、GPU、PCB、HBM存储等相对低位、有性价比的环节,也成为引领AI继续上涨的主要方向。
10. 信达策略:港股走强代表机构资金活跃 热点可能会扩散
由于板块差异和投资者结构的差异,导致从短期的角度,港股往往会更反映机构投资者的预期。近期投资者观察到港股走强,这说明去年10月中旬以来海外机构投资者减仓的过程大概率已经结束,可能带来港股月度或者季度的走强。2025年1月中旬以来外资回流的原因除了季节性资金回流、数据空窗期、中美贸易担心缓和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是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互联网资产。从板块表现来看分化较大,领涨的板块集中在AI产业链相关的TMT。当前外资相比内资过度悲观的情绪已经修复到2020年以来偏乐观的状态。我们认为,3月两会后到4月中,开春后的经济数据、盈利一季报数据开始逐步披露,机构型资金不一定再局限于成长主题,可能开始基于高频盈利数据布局,部分价值板块也有补涨机会。
[ad_1]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