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月CPI同比超预期跌0.7%创13个月最低
• 核心CPI同比转负,逾四年首见
• PPI同比下降幅度收窄至2.2%,跌幅创半年最小
• 分析认为内需依然疲弱,期待更加积极政策落地
在今年春节错月叠加翘尾因素拖累加重的影响下,中国2月CPI同比时隔逾一年再现负值,创下去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核心CPI同比更是逾四年来首次转为负值。CPI环比亦为三个月来首次转负。
而在去年四季度以来增量政策发力推动部分行业生产需求增加下,2月PPI同比跌幅缩至六个月最小。分析人士认为,数据彰显国内需求依然疲软,而国际贸易冲突又令出口面临下行风险,财政政策确实需要更加积极。
“中国经济仍面临通缩压力,”保银资本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称。
他表示,虽然科技领域的发展提振了市场情绪,但内需依然疲弱,房地产行业尚未实现全国性复苏。同时随着贸易战阴云笼罩,出口面临下行风险,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也需通过降息降准等举措进一步放松。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跌0.7%,创13个月最低水平,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滑0.5%;1-2月CPI同比亦下跌0.1%,也是去年1月以来首次转负;2月CPI环比下跌0.2%,创三个月低点,路透预估中值为下降0.1%。
中国“两会”确定的2025年经济增速和就业目标保持和去年一致,但将CPI涨幅目标从“3%左右”调降到“2%左右”。路透根据政府报告中给出的经济增速目标以及赤字率和赤字规模测算,2025年GDP平减指数料为-0.1%,较此前两年有所收窄,但仍将是连续第三年保持负值水平。
春节错月扰动CPI
对2月CPI同比由涨转降,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认为,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天气有利于鲜菜生长运输,以及汽车等商品降价促销是原因所在。
“扣除春节错月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0.1%,当前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董莉娟称。
当月CPI各分项指标的表现多数弱于季节性,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创下13个月最低。董莉娟称,这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八成多,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
同样受到春节因素影响,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6%和9.6%。而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金饰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至38.6%。
耐用消费品“三大件”中,家用器具同比下降3.3%,延续自2023月2月以来的跌势,仅较上月跌幅略有收窄;交通工具同比下跌4.4%,创三个月最低;但在消费需求上升带动下,通信工具延续去年11月以来的涨势,1.3%的同比涨幅创下逾两年最高。
据路透测算,3月份CPI翘尾因素影响将从2月的-1.2个百分点收窄至-0.2。申万宏源证券宏观团队预计,3月CPI同比有望积极回升至0.2%附近。
PPI继续改善
董莉娟称,春节前后为工业生产淡季、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充足以及国际油价波动传导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导致2月PPI同比延续下降,但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带动部分行业生产需求增加,推动了PPI降幅收窄。
“部分工业行业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降势趋缓,”她并指出,装备制造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3.0%,电子半导体材料价格同比下降9.7%,汽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均有所收窄。
另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带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8%和0.3%。
2月PPI同比表现中,翘尾影响约-1.9个百分点,较上月的-2.1有所缓解。3月翘尾影响将继续收窄至-1.8个百分点,为利好因素。
来源:路透
[ad_1]
[ad_2]